□苏 木
近日,“地铁寻宝”在苏州地铁族间悄然兴起。打开某社交App,搜索“地铁寻宝”“遗失的AirPods”等相关话题,不少乘客参与互动,收获点赞无数。
所谓“地铁寻宝”,就是在地铁站不易察觉的角落投放一些小物品,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视频或照片,透露“藏宝”的时间、位置等信息,吸引网友前去发现“惊喜”。这段时间,不少城市刮起了这种“地铁寻宝”之风,引发一股模仿与社交热潮。活动受到了15岁至30岁左右年轻人的喜爱,成为年轻人之间流行的社交新方式。
有人认为这种互动很有意义,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,搭建起了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,寻宝的过程就是人和人结缘的过程,营造出一种友好、浪漫又有趣的氛围;也有人提出质疑,这种行为会否影响地铁正常运营工作?
这种质疑并非杞人忧天。苏州轨道交通近日发出提醒,安全无小事,不提倡也不建议在地铁站开展“藏宝”“寻宝”等活动。一方面,地铁站内不少设备是带电的,随意投放物品寻宝有一定的安全风险,给地铁营运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;另一方面,地铁站是公共场所,人流量较大,私自在车站内“藏宝”容易引起人员聚集、通行拥堵。所以,“地铁寻宝”固然在年轻人中流行,但地铁站每日乘客熙熙攘攘,并不适合成为“寻宝”之地,入戏太深的这部分年轻人可以收手了。
其实,城市中传递美好的方式有很多。与人为善,做地铁文明的践行者、传播者,同样也是在传递友好和善意。这些日常的文明交通行为,可能不比地铁角落里的手作、饰品、爱豆卡片等更新鲜更好玩,但天长日久,必然更能打动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