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邹磊
近日,农业农村部、中央组织部、中央宣传部、民政部、全国妇联等8部门联合印发《开展高价彩礼、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方案》),明确在2022年9月和2023年9月集中开展“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”活动。今后,乡村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将成为历史,沃野阡陌间正持续焕发时代文明新风。
乡村振兴,乡风先行。一场舌尖上的“剩宴”,背后却是“粮心”上的缺失;一次奢华的婚礼,背后却是隐隐作祟的“死要面子”。“天价”彩礼、厚葬薄养、人情攀比等现象,蒙着一层民风民俗的“羊皮”,却掩盖不了陈规陋习的本质。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及时遏止这种不良风气,开展抓铁有痕、踏石留印的移风易俗活动,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,是为乡村文明“塑形”、为乡村振兴“铸魂”的必然选择。
推动移风易俗,不能蜻蜓点水,落得昙花一现。这些旧俗,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间,要根除顽瘴痼疾,不可追求立竿见影的实效,而应当步步为营、由表及里,做好打一场“攻坚战”与“持久战”的准备。《工作方案》指出,要先易后难、循序渐进、常抓不懈,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。在主要措施方面,制定专项方案,不搞“一刀切”;完善落实机制,避免“齐步走”;定期评估成效,确保“不跑偏”,多措并举、扎实有效开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新局面。
风成于上,俗化于下,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必须以上率下。乡村中的党员、干部是移风易俗的“领跑者”与“风向标”,若不能率先垂范,则难以信服群众,产生“破窗效应”。作为群众最熟悉的人,党员、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,做好群众可见可感的领路人,以优良的党风、政风,促进文明的家风、乡风。人人守规矩,则以成方圆。干部带头、党员示范、群众参与,齐抓共管、多方合力下,移风易俗之“种”必将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。
对广大群众而言,移风易俗不能简单说教、生搬硬套,而应当因地制宜、注重引导。结合“线上+线下”双融合多渠道创新治理方式与宣传方式,以“己变”应万变,让工作沉得下去,群众听得进去,成效显得出来。柴米油盐酱醋茶,平平淡淡才是真。乡村振兴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充盈,更是精神世界的繁盛。淳朴善良的民风、良好珍贵的家风、文明道德的乡风决定着亿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。
移旧风,易陋俗,焕乡风,助乡兴。厚植文明沃土,浇灌文明之花,全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,让陋俗“旧风”消散,文明“新风”飘来,乡村振兴的乡土画卷正在大江南北徐徐展开。